时间:2022-10-03 14:01:31 | 浏览:663
近年来,郎溪县大力实施“五大振兴工程”,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实现“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努力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平稳转型,确保实现“十四五”规划衔接打好基础。
突出抓好“产业振兴工程”
推进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有效衔接
该县坚持以振兴产业为基础,培育做大贫困村产业扶贫基地,健全巩固“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机制,做大做强再生稻、黄茶、蓝莓、油茶、水产、苗木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甲级队”培育工程,培育扶持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逐步健全稳定的带贫减贫机制,打造乡村产业振兴引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突出抓细“人才振兴工程”
推进从扶贫队伍到人才振兴的有效衔接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保障至关重要。近年来,郎溪县着力强化人才队伍梯队建设,持续开展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专项行动,重点培育致富带头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人才支撑。
突出抓深“文化振兴工程”
推进从文化扶贫到文化振兴的有效衔接
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与内生脱贫结合起来。近年来,郎溪县持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涛城镇长乐铺村是一个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村落。这里不仅是红色革命抗日根据地,更有着悠久的非遗文化“皖南花鼓戏”的传承和发展历史,素有“戏曲之乡”之名。在乡村振兴和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下,近年,该村成立了郎溪县首个村级文化艺术展示馆。馆内陈列着来自郎溪画家之手的精美画作、漂亮的玉器瓷器和精致的皖南花鼓戏戏服,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展示在大众的眼前。
长乐铺文化艺术展示馆的建设,不仅是农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鲜活体现,更让文化春风吹进万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力量。
突出抓实“生态振兴工程”
推进从生态扶贫到生态振兴的有效衔接
郎溪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和集镇整治,通过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全面清除“脏、乱、差”现象,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凌笪乡下吴村罗市村民组地处皖苏边界,交通便利,茶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为了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更好地快速对接苏南。2019年3月,罗市村民组被确定为全省“315”品牌村建设点,致力于打造4.0版本的精品美丽乡村。工程总投资约4840万元,共实施“四好农村路”、村庄道路“户户通”、弱电入地及污水管网、人居环境整治、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等16个项目的建设。现如今的罗市村,粉墙黛瓦、农田环绕、茶园飘香,美如景区。公共基础设施健全,村庄内建有公共厕所2座,2处停车场,1个乡村大舞台,排水明渠和污水管网连接整个村庄,村庄内所有民居实施外墙立面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也借助美丽乡村开发乡村旅游的契机,发展农家乐,通过实施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以“农户 村组 企业=入股分红”的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业。环罗市“四好农村路”起点于溧阳1号公路,环绕罗市再连接溧阳1号公路,村里沿线种植约1000多亩茶叶,带动25户贫困户就业,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0000元。该村还将3000多亩集体林场开发成旅游观光的生态茶园,以此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突出抓牢“组织振兴工程”
推进从组织建设到组织振兴的有效衔接
郎溪县以实施“五基五力”行动计划和“五聚焦五提升”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行基层党建“品牌化”工程。采取“支部 合作社”“支部 协会”“支部 农业龙头企业”等模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凌笪乡侯村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发挥党组织作用,凝聚党组织力量,因地制宜创建党建品牌,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帮友工作室”,为助推脱贫攻坚提供了平台支撑。该工作室作为党建领航扶贫加油站、茶叶技能培训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脱贫攻坚主战场等特色阵地予以打造。
在该村的白茶产业园扶贫基地,片片白茶地头竖立着一块块鲜红的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的标识牌,帮扶党员也经常到贫困户家里与他们亲切交谈,发挥优秀党员的标杆作用,落实了党员结对帮扶措施,为贫困群众提供技术、政策服务,引导他们竖立自主脱贫的意识。
帮友工作室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把精神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行“党员 服务”带动模式,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接下来,郎溪县还将继续加强统筹协调,坚持以生态振兴为基础,打造美丽宜居“新家园”;以产业振兴为重点,推动农村发展“新动能”;以文化振兴为引领,塑造乡风文明“新风尚”;以组织振兴为保障,构建共治善治“新格局”;以人才振兴为支撑,释放乡村发展“新活力”,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的目标任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马倩倩)
9月22日,安阳市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和全国、全省乡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市乡村建设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高永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
近年来,郎溪县大力实施“五大振兴工程”,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实现“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努力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平稳转型,确保实现“十四五”规划衔接打好基础。突出抓好“产业振兴工程”推进从产业扶贫到产业
红墙青瓦,秀丽的山水和热情的民俗,从宛城区的乡镇里开出花来。近年来,宛城区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各项工作往细里做、往实里做、往深里做,推动乡村善治落地生根,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所有贫困户“一收入两不愁
秋日里的甜,从一颗猕猴桃开始。 泰山区省庄镇亓家滩村猕猴桃又到了采摘的好时节,猕猴桃挂满枝头,一片丰收景象。在猕猴桃果园,游客们拿着小桶尽情采摘、品尝,享受丰收乐趣的同时,还可以听潺潺流水,观巍巍泰山,享自然风光。近年来,省庄镇依托猕
一条条入户便道干净整洁,一座座农家小院有如园林,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收获的季节里走进新泰市的广大乡村,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展现在眼前,村民热情洋溢的笑脸上写满了幸福。 让人民幸福生活是“国之大者”。近年来,新泰市以布局集约化、产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今年以来,濉溪县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两强一增”为抓手,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围绕农业高质高效,重点实施“1221”工程,突出绿色导向,聚合资源要素,努力打造种业强县、农业强县,不断加
今年以来,安徽省濉溪县委、县政府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分类推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好画
来源:【消费日报】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三元镇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
来源:【消费日报】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孙岗乡“五措并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坚持党建引领“找准靶子”。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开发民力,激发农村党员群众推进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选优配齐村级领导班子,选好
安塞,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素有“上郡咽喉”之称。这里,曾是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发源地,一众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红色足迹,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辉煌。血脉赓续,初心未忘,而今的革命老区,守望历史之厚重,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浪潮
6月17日、18日,省十三届人大代表台州中心组第一代表小组来黄岩区,围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活动。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蔡康陪同调研。“柔川景区每年接待游客量大概有多少人次?亮点特色项目有哪些?”“模具小镇集聚了多少企业,年产
让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升(走进乡村看振兴)——龙安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纪实 安阳融媒记者 申昕 防返贫、强帮扶,兴产业、促就业,夯基础、补短板。2020年年底,龙安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后,区委、区政府乘势而上、接续奋斗,通
记者 王东昱/文图9月7日,驻马店市驿城区2022年乡村振兴河南专场暨“99公益日”活动先进单位颁奖仪式举行。驿城区西园街道办事处、驿城区水屯镇在此项目捐款活动中表现突出,获得驿城区政府从慈善基金中按比例给予配捐鼓励30万元。驿城区政府三级
齐鲁网德州9月2日讯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禹城市通过流程再造和对土地等生产要素资源的优化整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眼下,德州禹城伦镇投资打造现代化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即将投用。现代牧场可饲养奶牛1.7万头,奶牛粪污可以进行厌氧发酵和发电,废
溪山胜境景区西部网讯(记者 鲁鹏飞)碧绿的草坪,葱郁的树木,流水潺潺,鸟鸣啁啾,薄雾缭绕……清晨的铜川照金秀房沟宛如一幅现代版《溪山行旅图》。而谁能想到,这样一幅青山绿水的山水画卷前身却是煤矿矿区。从矿区变身旅游区,昔日的煤矿工人做旅游,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