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3 15:00:55 | 浏览:547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近年来,宣城宁国市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推动政策创新、平台集聚、服务优化,人才资源总量、质量和贡献全面提升,形成了“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2019年获评首批安徽省十大人才强县先进典型,2021年位列中国创新百强县46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2.42件,每10万人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29万人,位居全省县域前列。
围绕“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进一步整合各项人才政策,全面构建系统高效的人才制度体系,千方百计破解人才“东南飞”的“虹吸效应”。
坚持党管人才,着眼宁国发展实际,按照“错位发展”的思路,采取差异化人才竞争战略,大力推进人才分类评价等六项机制改革,实施“三津集聚”五大人才引进计划,高水平建设“宁国智谷”等七大人才创新平台,全方位优化六项人才生活服务保障,持续拓宽人才政策覆盖面及精准度。
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顶格推进,对人才提案建议重点督办,对人才经费全力保障,先后从市本级拿出扶持资金8800万元用于科创团队扶持,投入2.8亿元建成14万平方米“宁国智谷”,为科创团队及人才创业提供免费办公场所,分期投入3.08亿建设1445套人才公寓,有力解决各类型人才住房问题。
坚持“言出必行”,第一时间制定“宣8条”落地方案,逐条细化实施细则,逐单位明确工作责任及办理时限,确保人才政策兑现“闭环管理”,2021年以来兑现“三津英才”“宣8条”等各类人才薪酬补贴1300余万元。
以党建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融合”打通政企壁垒,推动平台搭建、要素联动、人才共育。
出台产业集群党组织建设及非公党建六级联动实施意见,围绕主导产业建立5个产业集群党组织,整合252名党建指导员、行业主管部门等力量,联系指导1268家企业,同步建立覆盖产业链的人才工作微信群,引导产业链内技术人才交流学习、经验共享;创新实施“移山计划”,定期组织企业高层次人才到沪苏浙先发地区学习培训,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人才活力。
由组织部门牵头统一开展人才考核和招商考核,实现“双招双引”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动,近年来先后引进26个“高精尖缺”科创团队成功落户,同步带动新宁能源、绿谷新材料等10余个重点项目落地,撬动资金近5亿元。
持续深化“政校企”人才战略合作,先后在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70家;坚持以赛聚才,围绕汽车零部件行业,举办首届安徽宁国百名研究生科技创新大赛,组织7所高校80余名机械工程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与该市重点企业进行产学研及项目对接,有力实现人才“裂变效应”。
坚持围绕“人才链”构建“服务链”,聚焦人才需求点,提供全方位、精准化服务,做到“四个留人”。
突出亲情、爱情、乡情“三情”留人,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完善宁国籍在外人才联系服务机制,建立800余人宁国籍在外人才信息库、4180余人的宁国籍大中专毕业生信息库及100余家重点企业用人需求库,围绕企业及人才需求进行精准“牵线搭桥”,引导在外人才回乡留宁发展。
始终对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在持续扩大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比例,在全市用编计划内拿出20%单独作为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专项引进的基础上,专门制定跟踪培养和联系服务方案,让人才尽快适应岗位,成长成才,2021年先后引进25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医生等事业单位人才,其中海外人才3名。
坚持政治待遇与经济待遇同步提升,持续加大对企业优秀人才表彰奖励,在“开年第一会”上大张旗鼓进行表彰,营造尊重爱惜褒奖人才浓厚氛围。开发上线宁国“智慧人才”平台,推动人才服务资源归集和流程重构,实现人才政策“一键兑现”、人才办事“一站入口”、人才服务“一码供给”;强化兜底保障,建立困难干部人才关爱帮扶专项基金,先后对16名患重大疾病或遭遇重大变故的人才进行救助,积极帮助解决80余名人才子女入学问题。(张欢)
五十五、宁国县(市)、宁国府和《红楼梦》中的宁国府邢少山“宁国”是一亇好名词,国泰民安,祥和盛世,谁都希望这样,而在我们宣城曾有“宁国县”与“宁国府”,连《红楼梦》中也有“宁国府”,这到底是怎么样一回事呢,得慢慢作一些解说。中国地名的命名有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近年来,宣城宁国市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推动政策创新、平台集聚、服务优化,人才资源总量、质量和贡献全面提升,形成了“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2019年获评首批安徽省十大人才强县先进典型,2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近年来,宣城宁国市高标准打造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并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指导督办职能作用,最大限度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涉稳定风险隐患,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为全市经济社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近年来,宣城宁国市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并持续加大企业引进培育,逐步构建了“老、中、青”三代宝塔式的企业家群体,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强力引擎。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尊重企业家良好氛围。每年开展“发展功勋”“发展
全省第一,这是前三季度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的全省位次;全省第一,这是前三季度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全省位次;全省第一,这是前三季度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全省位次;36.6%,这是前三季度我市战新产业产值同比增幅;7.7个百分
【来源:宣城市交通局_县区动态】9月29日,随着汪港公路最后一公里路面大中修工程路面摊铺结束,2022宁国市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全部完工。 今年以来,宁国交运局在“服务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上下足功夫,全力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今年共累计投
一月,在时间飞逝之中如期而至这样的季节虽然寒冷但是毛茸茸的大衣手套温暖的被窝和蜷缩酣睡的小动物还是传递出了一种温暖舒适之感2022年的第一个月,在这个一月份,享受2022年的第一次出游。宁国的冬日美景、美食……一样都不能少。去看想看的风景,
江南古邑,山城宁国,宛如皖东南大地上一颗璀璨明珠,迸发出夺目光彩。十载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宁国市广大干部群众紧握时代脉搏,发扬“敢为人先、开放包容、艰苦创业”的宁国精神,踔厉奋发推动产业发展,笃行不怠提升城市“颜值”,践行初心增进民生福
作为安徽唯一一个与苏浙同时毗邻的地级市,在长三角一体化重大战略的背景之下,所受关注度也是越来越高。一地六县长三角产业集中合作区(为简称)就是省里送给宣城的大礼包了,随着谋划工作的深入推进,这一重大发展平台将会有很大将会是是宣城的重大机遇。配
一、各乡镇人口与土地宣城市广德1 桃州镇124666人宣城市宣州区1水阳镇83636人宣城市广德2 誓节镇76938 人宣城市广德3 邱村镇73971 人宣城市广德4 新杭镇70776 人宣城市宣州区2狸桥镇68225人宣城市宣州区3孙埠镇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它,是一座小城,毗邻杭州临安、湖州安吉,这里山也绿水也青,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它,虽处山区,却思想解放、敢为人先,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对标沪苏浙,提出“学习苏南”“赶超桐庐”。它,曾靠着“吃财政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今年以来,宣城宁国市围绕打造全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安徽样板”目标,以开展“乡村振兴年”活动为主线,重点建设了“仙云之居·康养乡村”“山水田园·魅力津港”“生态竹峰·秀美青龙”3个宣城市示范片区,并同步建设“山核桃优势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在位于宣城宁国市经开区的保隆(安徽)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企业去年技术改造后投入使用的汽车尾管自动化生产设备正高效运行着,目前3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每月可生产汽车装饰尾管70多万套。几年前,这家占地350多亩的汽车配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你们专程跑这么远来跟我说明情况,我对调查结果很满意!”近日,面对前来反馈信访件办理结果的宣城宁国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某信访人连连称谢,成为该市纪委监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信访举报处理工作满意度提升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为深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近年来,宣城宁国市坚持党建引领,全面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打造“坚强有力、充满活力”战斗堡垒,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夯实基层基础,建强乡村振兴“主心骨”。实施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和党支部提升行动,坚持“抓两头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