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岳飞《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略考作者 徐厚冰南宋,建炎三年(1129.11.22)至建炎四年(1130),岳飞在安徽广德一带擒金将王权、降戚方,“六战皆捷”。期间,转战宜兴张渚古镇,迂回三次,在这一带留下众多抗金遗迹和民间传说。由于历史变迁和...
岳飞《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略考
作者 徐厚冰
南宋,建炎三年(1129.11.22)至建炎四年(1130),岳飞在安徽广德一带擒金将王权、降戚方,“六战皆捷”。期间,转战宜兴张渚古镇,迂回三次,在这一带留下众多抗金遗迹和民间传说。
由于历史变迁和文献的流失,使得这些文化遗迹的地址和传说等历来众说纷纭,有的似是而非,有的加以神话,甚至有的以讹传讹,莫衷一是。在这些岳飞文化之中,因岳飞曾经在金沙寺留有题记,因广德、宜兴两地都有同名寺庙金沙寺,两地都把“金沙寺题记”归于自己境内的金沙寺,从而造成宜兴与广德“题记”之争,几百年来的喋喋不休。
有鉴于此,本文拟就广德与宜兴两地“题记”归属之争,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方家,以期不吝指正。
一、岳飞金沙寺题记的内容
建炎四年(1130),岳飞在广德军金沙寺墙壁上亲笔题记。文曰:
“余驻大兵宜兴,沿干王事过此。陪僧僚,谒金仙,徘徊暂憩,遂拥铁骑千余,长驱而往。然俟立奇功;殄丑虏,复三关,迎二圣,使宋朝再振,中国安强。他时过此,得勒金石,不胜快哉!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河朔岳飞题。”
这篇信笔挥洒九十九个字的题记,不仅充分表达了岳飞收复失地还我河山的宏大报负,而且为后世留下了珍贵史料。然而,因广德和宜兴两地均有金沙寺,也为两地“题记之争”留下伏笔。
二,广德金沙寺
(1)地方史料
金沙寺,今名金山寺,位于广德市东亭乡阳岱山村内。在明朱麟嘉靖十四(1536)续成《广德州志》、知州胡文铨修乾隆五十九年(1794)《广德州志》、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裕文《增补广德州志》等,广德地方志均无金沙寺的记载,也没有岳飞在广德金沙寺壁题记的纪事。
仅在1996年版《广德县志·文献文件辑存》(广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中,记录有岳飞《广德军题金沙寺壁壁记》。
(2)第三方史料
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岳珂《金佗稡编·卷十九·家集十》载有《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及全文内容。
明嘉靖二十八年 (1549年)唐顺之在《荆川集·卷十二·杂著》中,载有《书岳将军题大营驿》一文。永州知府唐珤立碑重刻《大营驿记》,并嘱其子唐顺之作文记之。同时,唐顺之明确记载了将岳飞《大营驿记》和《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合璧勒之,第一次将两篇题记刻于同一块石碑。“大营驿故在永州,侯(岳飞)所题字久而湮没,余父(唐珤)为是州,乃勒之石,而并侯所题《广德金沙寺》勒之。”(注:大营驿位于今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双桥镇大营村)
民国《岳武穆年谱·建炎四年》(P229/辽宁省图书馆 )中载有《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
三,宜兴金沙寺
(1)地方史料
明陈遴玮万历《宜兴县志·卷十·寺观》载:“金沙禅寺,在县东南四十里均山乡(今张渚镇),唐陆希声读书山房即此,宋熙宁三年(1070)赐额‘寿圣金沙’,隆兴初(1163)改广福金沙禅院。”记有岳忠武至此尝题记之事,并载《金沙寺题记》内容。”
明嘉庆二年(1779)的《重刊宜兴县旧志》“金沙寺,在县东南四十里,唐陆希声读书山房,后改禅院,宋熙宁三年(1070)赐额‘寿圣金沙’,隆兴初(1163)改广福金沙。岳忠武至此尝题其壁。”
(2)第三方史料
在岳珂《金佗稡编·卷三十·百氏昭忠录·卷十四》中,载有南宋诗人周端朝(1172—1234)的《宜兴县鄂王庙记》,其文中有:“震耀矣!始建炎间,敌师南,轶王愤然提劲旅,转战桐汭,连奏六捷... ...余观王抗志不挠,誓灭强敌,既扫空洞庭、通辟江汉,然后举肱河雒,决眦燕赵,汔以其身偕为死生,视留题金沙寺时,气概已见,英爽有知。”
在清于成龙《康熙江南通志·卷三十五·寺观》载:“金沙寺,在宜兴县东南四十里,唐陆希声读书山房,即此。”
四、辨析
(一)岳飞广德《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的真实性
1、广德地方志中的“空白页”
广德位居“锁三吴而襟两浙”之地,自古为军事要地,战乱、瘟疫等因素造成了至清同治年间十室九空,土著人不足万,形成文化断层。以致在汉、唐、宋时比较完整的史料遗失殆尽,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修赵亮夫作序《桐汭志》、南宋绍定五年(1232)赵子直撰《桐汭新志》等,于今内容无考,以致现有明代以前地方志无一本。因此,金沙寺及《广德金沙寺壁题记》在广德地方志上没有记载,不足为奇。
2、岳珂《金佗稡编》中的《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的“信用度”
岳珂(1183年—1243年),岳飞之孙,岳霖的幼子。南宋文学家,官至部尚书。因痛恨祖父被秦桧陷害,潜心研究岳飞的资料,倾询祖父部下遗老,亲走岳飞转战之路,历经十余年终结集《金佗粹编》,为岳飞辩冤昭雪提供了重要证据,是目前研究岳飞的最权威史料。
岳珂为收集证据,曾经三下广德,再走宜兴,先后在广德、宜兴写下了《九月八日桐川道中二绝》《问道宜兴二首》等多首诗,想必岳珂肯定在广德金沙寺、宜兴金沙寺实地探究并核实过。其在《金佗粹编》中明确记载了《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而不是《金沙寺壁题记》。这也是岳飞去世70年后的最早“壁记”史料。
3、岳飞在广德金沙寺题记名的“关键词”
在唐顺之《荆川集》中,明确记载了其父唐珤在祁东立碑之事,在《宋武穆公忠义碑》亦有载:嘉靖年间,时任知府唐珤将《大营驿记》和《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合璧勒之。也明确了《广德金沙寺壁题记》而不是《金沙寺壁题记》。今两题记合刻石碑依存。因此,最早的人证和明确的物证,充分证明岳飞题记的“注册名”为《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而不是《金沙寺壁题记》。
4、岳飞在广德金沙寺题记的“物证”
广德金沙寺遗址至今依存,岳飞当年《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碑刻被埋没在山脚下,并且明代一块“复制品”碑刻《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至今也仍然立于离金沙寺近百余里的石龙山太极洞,连同太极洞其他摩崖石刻,被列入《安徽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寺及石刻”类)》名录。
(二)岳飞宜兴《金沙寺壁题记》的真实性
1、岳飞在宜兴金沙寺题记的“时间点”
综合宜兴地方诸多史料,金沙寺位于今宜兴市东南四十里的张渚镇,相传原为唐相陆希声避乱隐居时,所筑别墅,称"陆相山房",直到南宋隆兴初(1163),改为广福金沙禅院。明嘉庆二年(1796),称金沙寺。宜兴这个“金沙寺”的名字诞生,距离岳飞于建炎四年(1130)题记的时间落后六百多年,在“时间点”上根本不吻合,可谓谬以千里。
2、岳飞在宜兴金沙寺题记的“注册名”
岳飞于建炎三年(1130)年亲书《金沙寺壁题记》,关键地点是在金沙寺,于几百年后宜兴地方志所载关键时间点的地址不符合,即:岳飞题记时,宜兴张渚金沙寺那时叫“陆相山房”,没有所谓“金沙寺”。
再从周端朝的《宜兴县鄂王庙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文章中明确了“视留题金沙寺”,却不是“视留题陆相山房”或“视留题广福金沙禅院”的名称。因此,岳飞在宜兴的《金沙寺壁题记》的“注册名”错误。
3、除地方史之外的正史的“认同感”
南宋郑樵《通志》、元李之亮点校《宋史》、清徐松《宋会要辑稿》等宋史料中,均无关于岳飞《金沙寺壁题记》的记录。
到清时,《江南通志》在记载张渚金沙寺时,没有提及岳飞题记之事。虽然宜兴地方志屡有金沙寺的记录,只能说明宜兴金沙寺自古存在的真实性,但岳飞在寺壁题记仅局限在地方志上的认同,因此,宜兴《金沙寺壁题记》版本之说,没有正史的“认同感”。
五、结论及《广德金沙寺题记》的文史价值
综上所述,所谓岳飞在宜兴《金沙寺壁题记》,在时间、地点以及正史的认同等方面来看,不是子虚乌有,而是“一厢情愿”的以讹传讹,从尊重历史事实来说错误的,从现代的角度来看,是蹭岳飞文化的热点。因此,把经岳珂确认过的《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篡改成《金沙寺壁题记》,这种删除“前缀词”行为,只是偷梁换柱的小把戏,让人贻笑大方。
而岳飞在金沙寺题记名为《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的历史事实,有岳飞之孙岳珂的“人证”,有至今尚存的碑刻的“物证”,充分说明了《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属于广德文化遗产不容置疑。
广德与宜兴一衣带水,岳飞又在两地留下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地面对历史事实,放下“壁记”之争,共同打造岳飞文化具有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
作者徐厚冰,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删,谢谢!